清水的社區營造故事
文/牛罵頭文化協進會理事長 吳長錕
前言
台灣推動社區總體營造工作已邁入第19年,隨著台灣的解嚴及民主發展的腳步,民國80年代初期的台灣各個社區蔚起一股民間自發性的「造鄉運動」,加上當時文建會大量行政及經費資源投入,大批的學者專家、文化工作者、文史及社運團隊等社造團體因應而生,牛罵頭文化協進會何等有幸參與此一風潮,夥伴們透過社區資源調查、計鹿清水建構地方文史資料庫、政府與民間的理念溝通、營造家鄉特有文化景觀資產及打造民眾心中的新故鄉等社造研討會等社造工作,一波接一波在全國各地同時展開,透過社區參與的機制,社區居民重新找回自信與驕傲,成為民間另外一股不容忽視的動力與泉源,也是國家邁向高度文明的新希望。
音樂築夢的台中縣古典音樂協會
在臺中的清水早在1992年就由一群台中港區及清水小鎮的愛樂者,開始透過小型音樂會欣賞、會友間聯誼及舉辦音樂講座等活動,默默進行音樂造鎮的夢想,從1992年到現在所舉辦的音樂活動已超過200多場,尤其自1996年起每年夏天舉辦主題式牛罵頭音樂節,邀請國際及本土的音樂家同台演出,讓音樂散播在清水的每一個角落,真正與居民的生活結合在一起,至今清水已擁有國小、國中及高中三個學校音樂班,對海線音樂風氣之提昇,貢獻良多。
成立文化協會,紀錄清水、展開文化造鎮運動
1994年,這個年代政府奮力推展「社區總體營造」運動,10月,我和清水高中歷史老師胡淑賢及台灣日報記者林寶琴驅車前往嘉義縣新港國中,參加文建會與新港文教基金會舉辦的「社區總體營造理念溝通研討會」,聽了日本古川町的三十年社造經驗深受感動,點燃我們展開愛鄉運動心中火苗,觸發成立文化協會的動機。1995年7月,為了宣示我們展開清水文化工作的行動,我們拜訪吳金生鎮長表明從事文化活動的構想,想不到一拍即合,鎮長說:他在任內做了很多硬體工程,唯獨少了文化建設,於是與清水鎮公所策劃舉辦1995「牛罵頭藝文季」,大家分頭尋找清水的社團參與,同時提供部分的活動經費,透過社區表演、老照片徵集、文化研討會及音樂會等21場活動,想不到開幕活動及吸引萬人鄉親參加,隔天登上中國時報全國頭版報導,成功地將清水文化鎮美名重登台灣文化版圖,引發清水地區民眾極大的迴響,讓大家更有信心展開清水的文化行動。
1995年10月,牛罵頭文化協進會正式成立,我們的精神領袖胡淑賢老師被推選為創會理事長,呼朋引伴長來許多夥伴,於是以紀錄清水為使命,開始進行清水地區的記錄、保存、傳承及推廣,讓這一代和後代子孫能因知故鄉事,而有愛鄉情。
建構清水文化資料庫、提供學校建構本位課程的素材
1996年10月,立法委員廖永來於清水鎮公所舉行一場為保存清水聞人楊肇嘉先生故居而舉辦的「為清水留下一座珍貴的臺灣文獻史料館」保存公聽會,會中無論公部門、專家學者、民間團體等參與者,大家都極力建議應完整保存,不應因馬路拓寬計畫讓此一建築而平白消失,可惜兩週後,楊肇嘉先生故居仍然遭到拆除,後來又遭竊,讓我們遭受第一次的挫折,同時深覺文化保存工作,如果沒有在地豐富的文化史料或妥善的文化保存方法及替代方案,光搶救是無濟於事的。開啟了協會為清水進行全方位的文化田野工作調查,分別就文史、景觀、建築、生態、宗教、美食及產業等進行全方位的記錄,為清水成立一座文化資料庫,最後再依各區域之資源特色,逐一建立清水新的文化及觀光版圖。同時也成功將「清水高美溼地」劃設為「高美野生動物保護區」;發行「油庫之友卡」及募款活動,讓見證美、越戰爭歷史建物的大楊油庫獲得保存;此外協助清水地區的「牛罵頭遺址」、「清水火車站」、「清水國小」等文化資產的保存,以及「清水地景藝術節」、「五福圳自行車道」、「清水觀光旅遊」及「廖添丁清水寶藏大冒險」等文化及行銷活動之推廣,獲得很不錯的成績。
發展清水觀光文化與文化創意產業
台中清水依山傍海,景緻宜人,民風淳樸,更具有文化氣息之美譽,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生態景觀及產業美食等觀光資源,吸引許多外來遊客,中二高清水服務區聞名全省,可遠眺海岸線美景,高美濕地為最美的自然生態保護區區,有候鳥、濱海植物、底棲生物等,加上壯觀的風力發電機組及高美燈塔景觀,令人讚嘆;鰲峰山運動公園可俯瞰全鎮景色,園內有牛罵頭遺址、橫山戰備道(清水鬼洞),連接大楊油庫成為帶狀歷史遺蹟;宗教勝地紫雲巖遠從各地參拜的信徒眾多,加上「筒仔米糕」、百年「手工麵線」等美食小吃。未來透過旅遊規劃、動線設計及文化創意產業,結合宗教、生態、古蹟、美食之旅,帶領遊客飽覽清水風光、文化饗宴,並享受清水美食產業。
永遠的文化心靈捕手-吳長錕
吳長錕深愛自然、旅遊及藝文活動,1979年遠赴屏東求學,加入「屏東農專賞鳥社」,從此與生態保育及文化推廣工作結下良緣。1986年返鄉創設華笙音樂城,與好友先後成立「古典音樂協會」及「文化協會」,一頭栽入文化及生態工作,不僅造就清水小鎮的藝文風氣,被喻為清水的文化心靈捕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